重要通知:2024年度开始公立医院绩效“考核”改为“监测”!
2025-01-15

1月13日,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发布《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启动2024年度二级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有关工作的通知》(后文简称《通知》),第一次将“绩效考核”改为“监测”。


政策截图_副本.png


 何为“国考”?


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,通常被业内人士称为“国考”,是国家卫健委从医疗质量、运营效率、持续发展和满意度评价四方面,对纳入绩效管理的全国公立医院进行全方面考核。

 

自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》以来,“国考”已经进行了五轮,当前“国考热”已在全国医疗圈席卷。绩效考核作为一根“指挥棒”,它不仅衡量了各个省份医疗资源发展水平、各家医院的运营状态,也成为了医院明确自身定位、及时总结经验、扬长避短的一把标尺。

 

最新《通知》要求,第一,确定参加绩效监测的医院名录;第二,采集住院病案首页数据;第三,按时完成其他相关工作任务。

 

对比前一年度的官方通知,唯一调整的关键词是从“考核”改为了“监测”,字面意思来看,更强调了过程管理,考核不是目的。

 

 为何改名?

 

关于改名缘由,或许也不难推断。不少专业人士分析——

 

其一是工作重心的转移。监测相比考核,更侧重于对公立医院运行过程的实时或持续观察和监管,强调医院在日常运营中不断自我审视和改进,而不仅仅是在特定时间点进行一次性的评估,也有助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全面掌握公立医院的基本情况。

 

其二是公正性的质疑。此前有医院院长直言“地市级医院与大三甲医院放在一起做‘同一张卷子’,并将此作为评判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重要依据,不太公平。”从区域来看,华北、华东、中南地区以及西南的四川和重庆三级公立医院整体绩效指标较好,东北、西北、西南地区(除四川、重庆外)整体偏弱,这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是一致的;同时县医院在三级医院“国考”中天生弱势,地位低、资源少、科研差;此外一些非外科见长的医院也在这场考试中占下风……

 

其三是叫停排名“内卷”。目前业内过分注重排名,盲目追求名次可能变成唯指标论,与国家启动医院绩效考核的初衷相悖。专家呼吁,医院真正应该注重的是自身的医教研水平、服务能力、管理水平如何逐步提高,学习外部兄弟医院或跃升明显的医院的宝贵经验,并取长补短。

 

 如何应对“绩效监测”?

 

眼前,2024年度医院绩效监测正式启动,每家医院填写数据自评得分进入了倒计时,预测着成绩的名次是进步还是退步。

 

华卓科技自主研发出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系统」,实战经验丰富,已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(浙江省新华医院)、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、重庆巴南区中医院、杭州临安区中医院等多家医院落地应用,赋能医院绩效考核结果与精细化管理双提升。

 

系统依照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》,面向三级、二级及专科医院,支持多院区、集团化模式,构建精准完备的指标体系和考核数据上报支撑体系,为医院提供指标数据获取、对照、填报、执行情况跟踪和报表展示,提升数据操作性,规范数据操作,减少重复应对工作,科学应对评审的同时合理利用数据,发掘数据价值。目前系统已实现90%以上指标自动提取计算,高效完成填报工作,效率提升50%以上

 

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。随着“绩效考核”到“绩效监测”的转身,公立医院精细管理将逐渐融入到日常点滴之中。华卓建议,公立医院更应认清现实,将“绩效监测”的四大维度目标融入到医院日常工作中,推动绩效自评常态化,周期缩短至以季度、月度为时间单位;同时以终为始,结合指标导向与实际情况,进一步把握自身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,才能更好地补短板、强优势、筑高峰,驱动医院由规模扩张、粗放管理转向高质量发展。

联系我们
与更多医院共启数字化转型升级